在我們讀小學,中學時代,也許由于心理的不成熟,會為了顧面子而害怕自己農民的父母出現在學校里。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內心的成長。對于自己年邁的父母,為了自己而付出一切的父母,我們只有愧疚和心疼。作為一位大學生,國家的棟梁,為了顧其自己的面子而將自己的母親推倒在地,還讓其“滾回家”,這種惡劣的行為,值得我們去抨擊。
20歲的重慶女孩燕子用一個通宵,給1000個陌生人發郵件,這封充滿懺悔之情的郵件原本是給媽媽
看的,但她沒有勇氣。
燕子的母親李大姐,在一家政公司做清潔工。燕子10歲起,母親便像“跟屁蟲”似的在她學校附近做清潔工、搬運工、賣早點、擺地攤等。這讓年幼的燕子很苦惱——如果被大家知道自己的母親是個不會打扮、沒有固定工作的臨時工,豈不被同學笑話?因此,她總在同學面前刻意回避母親。
一次,氣溫突降,母親怕住校的燕子受涼,背著被子坐了兩個多小時車到學校看她。寒風中,看著寒酸的母親,燕子不但沒一絲感動,反而火冒三丈。為了不讓同學看到媽媽,她粗暴地將母親推到校門外,還讓她“從哪里來的就滾回哪里”。
社會學家顧曉鳴說,在不斷追捧成功人士的環境里,一個出身貧寒的人可能遭受雙重羞辱:貧困讓生活拮據,還要被人視為失敗者。
看到社會上的成功人士,住高檔社區,開豪車,這成為一個負面壓力。如果在公平的社會里,成為
成功人士說明是你努力了,有才華。但在社會條件不平等的情況下,有的人拼爹就能贏,有的人努力了
也無法成功。而這個社會又是成敗論英雄,于是引起連鎖反應。清潔工的孩子,在學校可能受到同學歧
視,找對象的時候也會受到歧視,即便別人不說,內心也有壓力。
這時候,如果外界又沒有好的教育和道德的熏陶,他內心的自卑和惡毒會不加遏制地爆發出來,做
出非理性行為。對于作為兒女的我們應該懂得好的生活是需要辛勤勞動和汗水換來的,而不是一味的去
羨慕嫉妒別人,追求那些虛偽的東西。